您現在的位置是:網站>>企業動態企業動態
浙江加州國際納米技術研究院成立
浙江加州國際納米技術研究院(Zhejiang-California International NanoSystems Institute,英文縮寫:ZCNI)是由浙江省人民政府、浙江大學和美國加州納米技術研究院三方聯合共建的科研實體,2005年6月經浙江省人民政府批準設立,委托浙江大學管理,參照美國加州納米技術研究院(California NanoSystems Institute,英文縮寫:CNSI)等國際一流研究機構的管理模式和機制,獨立運行。2007年12月被科技部和國家外國專家局認定為國家級國際聯合研究中心,是全國首批33家國際科技合作重點科研機構之一,也是全國納米領域唯一一家國家級國際聯合研究中心。 遵循“創建一個集科學研究、技術轉化和產業化為一體的全新模式的研究院”的建設方針,瞄準國際科技前沿,緊密圍繞浙江省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需求,通過中外合作,強強聯手發展納米技術及相關領域,提高浙江省自主創新能力,以制度創新促進科研、教育、經濟與產業化的緊密結合,創立一種新型官、產、學、研緊密合作模式,為浙江省科技進步、經濟建設及社會發展服務,并有力推動浙江大學向國際一流大學邁進。 通過引進CNSI等國際一流科研機構的運作模式和管理機制,廣泛吸引人才、技術和資金,結合浙江省的產業基礎和浙江大學的科研資源,在浙江省建立一個與國際接軌,集科學研究、成果轉化與投資產業化功能為一體的新型研發機構。研究院將圍繞浙江經濟發展的重大需求,在納米材料、生物醫藥、信息技術綜合交叉的重要領域建立開放共享的核心平臺,并通過該平臺與相關實驗室的合作,成為浙江省納米技術創新、成果孵化和人才培養基地,研究和培育出一批具有國際領先水平和自主知識產權的成果。同時,積極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投資基金,發揮研究院作為納米“社區”的集聚功能,成為浙江經濟發展的一個源頭。 納米技術是指在0.10至100納米(一納米等于十億分之一米)尺度的空間內,研究電子、原子和分子運動規律和特性的技術,是近20年發展起來的前沿性、交叉性新興科學領域。納米技術不僅在材料、電子、醫藥、信息、生物工程等產業領域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必將帶來一次新的工業革命。據國外權威研究報告預測,2010年納米技術對美國GDP的貢獻將達到10000億美元,日本納米技術在國內市場規劃也將達到273000億日元。納米技術將成為未來高技術產業的制高點和國民經濟的動力源泉。 鑒于納米材料具有一些新的優良特性, 為利用納米材料來改造傳統產業, 進而提高效益提供了一個極好的機會。為此, 近年來各地在加快納米技術的開發和推動納米材料的應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隨著納米科學與技術的深入發展,人們認識到納米尺度空間為信息技術、生物技術和材料技術的相互交叉和滲透提供了良好的機遇,全球科學界也意識到,納米技術的應用將在生物醫藥領域率先獲得突破,這種突破將引導信息技術、納米電子、納米材料等應用性研究的深入發展和產業化。因而,在2000年開始的美國國家納米計劃(National Nanotechnolagy Initiative, NNI), 2002年正式推出的歐盟第6框架計劃(2002-2006年)、日本“納米科技綜合支援計劃”等均將納米生物醫藥作為納米技術發展的重中之重。 美國加州納米技術研究院是美國加州政府為迎接技術革命,進一步保持加州在科技經濟的領先地位,以加州大學洛杉機分校和加州大學圣芭芭拉分校為技術支撐,并通過組建投資聯盟和產業聯盟而組建的納米技術研究和轉化平臺,在納米醫藥,納米制造和納米器件等領域走在世界前列。 浙江省人均資源少,而經濟發展快的增長方式要求更有力的科技支撐,以保證浙江經濟的持續發展。上世紀末,省里制訂了《浙江省“十五”納米技術重大科技攻關及示范應用工程實施方案》,并確定的三年攻關目標,明確指出要大力發展浙江省的納米技術,突破納米材料制備、改性和應用方面的關鍵、共性技術。進入新世紀以來, 浙江省大力從國內外引進大院大所,以加快提高本省的創新能力。浙江加州國際納米技術研究院是在政府支持下,依托美國加州納米技術研究院和浙江大學,重點探索在納米尺度空間內的科學規律的特性,不僅為浙江現有納米技術產業的發展提供技術支持,為信息技術、生物技術和納米材料技術的相互交叉,開展原創性創新提供良好的基礎,也為以生物醫藥、電子信息、納米材料及先進制造作為主導產業的浙江省經濟的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撐。